為什么現(xiàn)階段我會滿倉持有我的投資組合,而不是選擇在股市下跌時進行減倉?而在2001年我卻賣出全部股票,F(xiàn)在回頭看來,2001年股市已經(jīng)到“頂”,而現(xiàn)在普遍認為市場環(huán)境良好。
但事實上我一向是不關心大盤漲跌的,我只關心市場中有沒有符合我的投資標準的公司。
若市場中沒有我要投資的好公司,我就會選擇空倉。2001年我發(fā)現(xiàn)市場中沒有我要買的股票,主要是沒有被“低估”的公司,于是我賣出。而現(xiàn)階段確有一批價值被嚴重低估的公司,我要求我自己在未來三年會持有我的投資組合,不到這些股票估值恢復到合理水平,不會考慮兌現(xiàn)。
這是我給我自己定的紀律。這樣的方法就是我常說的“烏龜政策”,強迫自己做“傻子”。這種方法的最終結果收益都是很好的。
比如,2003年我買入五糧液,平均成本9.5元/股左右,2004年五糧液分紅后(10股送10股)我的成本應為4.25元/股左右,而在2004年到2006年初一年時間里五糧液股價都在5~8元間漲漲跌跌,每次漲到7.9元,又跌回6元。我也只是看著,沒有買賣,就像一個“烏龜”在里面“貓著”。而到今年五糧液股價就一舉突破8元,再也不回頭了。
我有一位朋友,當時也買了很多五糧液股票,而漲到接近8元時,他都賣掉了;6元多又買回來;但最后一次股價突破8元時,卻沒有買回來。而現(xiàn)在五糧液復權價應該有20多元了,他為了賺3元的差價,卻少賺了十幾萬元。我說他是占小便宜吃大虧。
經(jīng)驗告訴我,財富的累積,最重要是你的重倉股在三年內能翻幾番甚至更多,高拋低吸炒差價是很難賺大錢的。
去年我重倉買入招商轉債,現(xiàn)已轉股,除權成本價為4元多,今年5月初又重倉買入G滬機場,成本價13元多,這是我給未來三年中的“種子”,我會“貓著”不管其股價漲跌。只要公司經(jīng)營沒問題,又是在合理價位買入,特別是股價已經(jīng)遠離成本區(qū)后,我會更加堅定地持有它;我會更“貪”因為后面賺的百分之十,相對你前面的買入價可能就是百分之幾十甚至更多。
當然,“貓著”要選好的公司“貓著”。我選的公司都是未來三年高速增長的企業(yè),這種“貓著”就是我在享受其高速增長時期的收益,這樣我就選擇企業(yè)在高速增長期買入,等高速增長期過后賣出。實際上,我是在跨行業(yè)做企業(yè),這種做法,我認為只有在股市中才能做到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