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白蕊/文
官方不再含糊其辭或者固守“沉默是金”,正是成熟和重視民意的體現(xiàn)。這是件好事,也是個進步?墒切碌膯栴}又來了,似乎越來越多的辟謠,公眾聽了只是“一笑而過”,率直者更會忍不住打趣:這,你也信?
近來輿論場煞是好看,由紅十字會和故宮領銜的兩場博弈大戰(zhàn)仍在上演,而且大有成為經典連續(xù)劇的后勁兒。昨日,兩大主角又占據了媒體的顯要位置,同聲辟謠,當然是各為“自家事”: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官方微博發(fā)布消息稱,“司局級以上領導每人兩輛豪華公車”的說法純屬謠言;故宮稱所謂清宮舊藏木質屏風浸水實為除塵處理,文物并未損壞。
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部門,在當下這場博弈中交集卻很多,其中之一便是越來越及時地辟謠。
放在幾年前,或者即便是今天的某些部門和領域,官方能夠及時辟謠,回應公眾質疑,所體現(xiàn)出的開放與靈活都會受到各方的肯定與褒揚。官方不再含糊其辭或者固守“沉默是金”,正是成熟和重視民意的體現(xiàn)。這是件好事,也是個進步。
可是新的問題又來了,似乎越來越多的辟謠,公眾聽了只是“一笑而過”,率直者更會忍不住打趣:這,你也信?
客觀說,公眾不相信并不意味著官方辟謠是在說假話。但是,不相信的結果顯然與辟謠的目的背道而馳。辟謠沒有撥亂反正,反而越描越黑,問題不在該不該辟謠,而在辟謠的方式。
首先,辟謠不能簡單否定,只給結論不見數(shù)據和證據。如果將公車數(shù)量、品牌、配備情況等詳細信息公布,是不是比直接否定“領導每人兩輛豪華公車”更具說服力?如果故宮每件珍貴文物何時“保養(yǎng)”、如何“保養(yǎng)”的信息都清晰可查,是不是“屏風門”的謠言就不會得逞?
其次,辟謠不能只說半句話。在這方面,湖南省教育廳是個典型:早新聞中,湖南省教育廳新聞中心主任李讓恒被爆力挺高校亂收費,口出狂言“1萬塊錢,不算大事”。中午時分,辟謠的聲音就出來了——湖南省教育廳迅速調查核實情況,并稱李讓恒并不是湖南省教育廳干部,只是外聘人員。言下之意又是“臨時工”所為,那么,這個外聘人員何以如此膽大,敢頂著“新聞中心主任”的帽子堂皇回答記者提問?是誰授權給他?又因何授權?辟謠不回答這些問題,與“至于你信不信,反正我信了”有何區(qū)別?
第三,不能總是自我辟謠,更須第三方的獨立調查與監(jiān)督。這正是目前很多辟謠被質疑,難以取信于民的癥結所在。遭遇突如其來的郭美美事件,紅會的辟謠曾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——公眾獲悉“警方已經展開調查”,但調查的結果卻被郎教授專訪掀起的高潮淹沒了。熱鬧之中,還沒有等來負有監(jiān)督責任的第三方聲音。